一、专业名称及代码
专业名称:农村电气技术。
专业代码:012800
二、入学要求
招生对象: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者。
三、修业年限
1.全日制学制:三年。
2.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内,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133学分,同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4学分,即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。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就(毕)业,也可根据有关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时间。
四、职业面向(毕业生就业岗位)
1.面向农村企业有关自动控制的开发、管理、维护工作。
2.家用电器使用与维护工作。
3.农业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研制工作。
4.与农业有关电子、通讯等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工作。
五、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
1.培养目标
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、智、体全面发展的,适应生产、技术、服务第一线的,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、调试、使用、维护及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。
2.培养规格
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技术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;掌握电子工艺、电器维修、电机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;熟练掌握自动化仪表的使用与维修方法;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编程方法和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,并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;初步掌握工业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。
课程设置及要求
职业岗位知识、素质与能力要求
职业素质与能力 | 知识与能力构成 | 主干课程及教学形式 | |
基本素质 | 政治思想素质 | 是非分明,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。 | 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概论、邓小平理论、形势政策讲座、法律基础、思想品德、职业道德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国防教育、社会调查、就业指导。 |
认识现代中国国情。 | |||
认识社会,适应社会。 | |||
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。 | |||
遵纪守法,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。 | |||
良好的心理素质,爱岗敬业。 | |||
具备责任心,事业心及诚信。 | |||
良好的身体素质 | 力量、速度、耐力、各种体育运动。 | 体育及健康教育、劳动、军训。 | |
团队素质 | 合作交流、公平竞争、团结协作、爱岗奉献。 | 各项学生活动、竞赛、劳动。 | |
基本能力 | 自学、创新能力 | 具有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。 | 科技竞赛和科技小组活动及毕业设计。 |
计算机应用能力 | 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。 | 计算机基础。 | |
外语应用能力 | 外语日常听、说,专业外语写、译能力。 | 英语、专业英语、英语等级考试。 | |
专业 素质与能力 | 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 | 专业的基本计算能力和电路分析能力。 | 高等数学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数字电子技术、电工技术。 |
专业必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| 电子元件的识别和焊接能力、腐蚀和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能力。 | 电子工艺。 | |
专业必备的检测能力 | 电子元件的测试、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。 | 电器仪表、数电实验、模电实验。 | |
电子制图能力 |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制图。 | 电子CAD、AutoCAD、机械制图。 | |
电子器件和设备的组装、维修能力 | 具有电器维修和装配能力。 | 电视技术、电器维修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。 | |
初步具有电子产品开发能力 | 能开发和研制简单的电子产品。 | 电子课程设计、电子装接。 | |
具有网络管理、网页制作的能力 |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网页制作。 | 多媒体技术、网页制作、网络技术。 | |
自动控制编程能力 | 能利用PLC、单片机、C语言进行编程,实现自动控制。 | PLC、单片机、C语言、传感器、自控。 | |
职业资格证书 | 具有本专业必备的职业技能 | 具有持证上岗的能力。 | 中级电工、电子装接。 |
七、教学进程总体安排
(一)农村电气技术专业(三年制)教学计划进程表
课 程 类 别 | 序
号 | 课程名称 | 学
分 | 总 学 时 数 | 理 论 授 课 | 实践教学 | 考核形式 | 学年学期周学时数 | |||||||
实 验验 | 实 训 | 考
试 | 考
查 | 一学年 | 二学年 | 三学年 | |||||||||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|||||||
16 | 17 | 16 | 17 | 16 | 16 | ||||||||||
公共必修 课 | 1 | 思想品德修养法律 | 2 | 32 | 32 | 1 | 2 | ||||||||
2 | 中国历史 | 2 | 64 | 64 | 1 | 2 | 2 | ||||||||
3 | 职业道德 | 3 | 51 | 51 | 3 | 3 | |||||||||
4 | 英语 | 10 | 164 | 164 | 1-3 | 4 | 4 | 2 | |||||||
5 | 计算机基础 | 4 | 64 | 32 | 32 | 1 | 4 | ||||||||
6 | 体育 | 6 | 98 | 98 | 1-3 | 2 | 2 | 2 | |||||||
7 | 劳动技术 | 2 | 32 | 32 | 1 | 1 | |||||||||
小计 | 29 | 505 | 343 | 32 | 130 | 15 | 12 | 4 | |||||||
公共必选 课 | 1 | 健康教育 | 1 | 16 | 16 | 1 | 讲座 | ||||||||
2 | 心理健康教育 | 1 | 16 | 16 | 1-4 | 讲座 | |||||||||
3 | 就业指导 | 1 | 20 | 20 | 1-5 | 讲座 | |||||||||
4 | 国防教育 | 1 | 30 | 30 | 1 | 讲座 | |||||||||
5 | 形势与政策 | 1 | 16 | 16 | 1-4 | 讲座 | |||||||||
小计 | 5 | 98 | 68 | 30 | |||||||||||
公共选修课 | 1 | 数学 | 4 | 64 | 64 | 4 | |||||||||
小计 | 4 | 64 | 64 | 4 | |||||||||||
专业必修课 | 1 | 电工技术 | 6 | 114 | 64 | 16 | 34 | 1 | 2 | 5 | 2 | ||||
2 | 电子工艺 | 1 | 32 | 0 | 32 | 1 | 2 | ||||||||
3 | 电器仪表 | 1 | 34 | 10 | 24 | 2 | 2 | ||||||||
4 | 模拟电子技术 | 5 | 102 | 68 | 34 | 2 | 6 | ||||||||
5 | 机械基础 | 5 | 85 | 34 | 51 | 2 | 5 | ||||||||
6 | 机械制图 | 6 | 112 | 80 | 32 | 3 | 7 | ||||||||
7 | C语言 | 5 | 80 | 48 | 32 | 3 | 5 | ||||||||
8 | 电机与变压器 | 4 | 64 | 32 | 32 | 3 | 4 | ||||||||
9 |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| 7 | 134 | 86 | 16 | 32 | 4 | 5 | 6 | 2 | |||||
10 | 电子CAD | 3 | 51 | 0 | 51 | 4 | 3 | ||||||||
11 | 传感器 | 3 | 51 | 31 | 20 | 4 | 3 | ||||||||
12 | 电器及PLC控制 | 5 | 83 | 27 | 24 | 32 | 4 | 5 | 3 | 2 | |||||
13 | 自动控制原理 | 3 | 48 | 48 | 0 | 5 | 3 | ||||||||
14 | 电机与拖动 | 3 | 48 | 16 | 32 | 5 | 3 | ||||||||
15 | 气动控制技术 | 2 | 32 | 16 | 16 | 5 | 2 | ||||||||
16 | 楼宇自动化 | 1 | 16 | 0 | 16 | 5 | 1 | ||||||||
小计 | 60 | 1086 | 560 | 428 | 98 | 7 | 15 | 16 | 15 | 13 |
农村电气技术专业(三年制)教学计划进程表(续表)
课 程 类 别 | 序
号 | 课程名称 | 学
分 | 总 学 时 数 | 理 论 授 课 | 实践教学 | 考核形式 | 学年学期周学时数 | |||||||
实 验验 | 实 验训 | 考
试 | 考
查 | 一学年 | 二学年 | 三学年 | |||||||||
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 ||||||||||
16 | 17 | 16 | 17 | 16 | 16 | ||||||||||
专业选修课 | 1 | 网页制作 | 2 | 34 | 10 | 24 | 4 | 2 | |||||||
2 | 多媒体技术 | 2 | 51 | 19 | 32 | 4 | 3 | ||||||||
3 | 电视技术 | 4 | 68 | 34 | 34 | 4 | 4 | ||||||||
4 |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| 3 | 48 | 16 | 32 | 5 | 3 | ||||||||
5 | 网络技术 | 3 | 48 | 32 | 16 | 5 | 3 | ||||||||
6 | 英语 | 2 | 32 | 32 | 0 | 5 | 2 | ||||||||
7 | 手机原理与维修 | 4 | 64 | 32 | 32 | 5 | 4 | ||||||||
8 | 钳工实训 | 2 | 48 | 0 | 48 | 5 | 3 | ||||||||
小计 | 14 | 230 | 92 | 90 | 48 | 5 | 8 | ||||||||
职业技能课 | 1 | 电工资格培训 | 2 | 32 | 10 | 22 | 3 | 2 | |||||||
2 | 电子装接资格培训 | 2 | 48 | 12 | 36 | 5 | 3 | ||||||||
小计 | 4 | 80 | 22 | 58 | 2 | 3 | |||||||||
集中实践环节 | 1 | 军训及入学教育 | 1 | 30 | 30 | 1 | |||||||||
2 | 劳动 | 2 | 60 | 60 | 1-4 | 0.5周 | 0.5周 | 0.5周 | 0.5周 | ||||||
3 | 电子课程设计 | 0.5 | 17 | 17 | 4 | 1 | |||||||||
4 | 电器维修 | 0.5 | 16 | 16 | 3 | 1 | |||||||||
5 | 电机维修实训 | 1 | 32 | 32 | 3 | 2 | |||||||||
8 | 毕业实习 | 6 | 180 | 180 | 6 | 6周 | |||||||||
9 | 毕业实践 | 10 | 300 | 300 | 6 | 10周 | |||||||||
小计 | 21 | 635 | 635 | 1 | 3 | ||||||||||
合计 | 133 | 2602 | 1085 | 608 | 909 | 23 | 24 | 23 | 23 | 24 |
(二)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
序号 | 实践教学名称 | 学分 | 学期 | 周数 | 考核形式 | 目标及要求 |
1 | 电子课程设计 | 0.5 | 4 | 1 | 技能考核 | 初步掌握电子设计与制作的技能。 |
2 | 电器维修 | 0.5 | 3 | 1 | 技能考核 | 初步掌握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的维修技能。 |
3 | 电机维修 | 1 | 4 | 2 | 技能考核 | 具有小型电机的检测翻修的能力。 |
4 | 毕业设计 | 16 | 6 | 16 | 论文(根据实际情况确定) | 具有综合解决电工电子和自动化技术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。 |
(本计划要根据教学实际作必要调整)
(一)、师资队伍
1. 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学校的教师任职资格。
2. 以每年招生两个班为基数,本专业的专职专业教师不少于8人,专业教师与本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之比应在1:16—1:20之间,具有高级职称者不低于20%,具有中级职称者不低于50%。
3. 70%以上的专业课程授课任务由经过相关专业培训,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。
4.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,可聘请一定数量、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,兼职专业教师应具备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以上职称,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5年以上。
5. 每年至少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实践。
6. 结合本校办学特色,以每年招收一个班为例,师资配置如下表:
教师 | 师资配备数量 | 配备比例 |
文化课及体艺类教师 | 4人 | 47% |
专业课教师 | 3人 | 40% |
实训教师 | 1-2人 | 20% |
(二)专业技能实训室及仪器设备配备标准
1. 本专业应配备机械基础、金属加工工艺、工程制图及CAD、液压与气动、电器及PLC控制技术、微机控制技术、传感器及应用、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实验室。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条件。实验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。
2. 主干专业课程应配备的实验设备如下表:
3. 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应达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0%以上。
4. 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、教具、和视听教材,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图书和期刊杂志(含电子读物)总数不低于20册/生。
5. 本校有相对稳定、条件良好的实训基地、实习单位和实施产教结合的场所,能完成课程设置所规定的所有教学实习、生产实习和综合实训项目。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、推广、应用和社会服务的需要。
6. 各模块主要实训设备、实验室基础条件及功能和要求如下表(此略)
7. 各模块实训室基本装备明细如下表:
(1)焊工实训室基本装备明细(此略)
(2)车工实训室基本装备明细(此略)
(3)电工实训室基本装备明细(此略)
1. 课程开发
(1)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,开发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以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率。
(2)结合学校办学特色,成立精品课程开发团队,加强校企结合,与鸿凌集团、天方集团、江南产业园区等企业共同开发企业冠名班教材及优质核心课程。
2. 教材选用
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,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实际,结合国家教材选择教材,同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,组织编写校本教材,并整合企业文化与本专业特色模块融入教材,以满足企业对用工技能的需求。
(四)教学方法
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,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,根据机电企业岗位设置,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,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,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会,在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,构建基于生产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,调整课程结构,改革教学方法,强化技能训练,贯彻任务引领的指导思想,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。
(五)教学评价
(1)评价方法要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,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,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,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,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。
(2)注重学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,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。
(3)教学评价最关键的是学生工作后的企事业单位要对学生的技术、工作态度、吃苦耐劳精神三个方面的评价,这是对我们教学的最终评价,也是最真实的评价,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并对学生进行评价。
依据现代学生制实验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要求,制定现代学生制实验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办法,建立院校定期检查、合作企业及时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,通过采集、处理和利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,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、鉴定和评价,并做出改进决策。
建立学生(学生)学习管理档案,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习实践情况,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学生(学生)学习实践过程。及时采集从入校到毕业期间学生(学生)各个阶段的数据,对毕业后的学生(学生)进行跟踪调研,对参与现代学生制试点的学生(学生)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,对教学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。
⑴考核组织。学校负责组织现代学生制教学质量的日常考核,按照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,由双导师和行业、企业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学生(学生)学习情况进行考核。
⑵考核内容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生(学生)考核评价标准,并根据专业特点,合理分配学生(学生)工作态度、实训表现、理论考核成绩和专业技能考核成绩所占比重。根据每个轮训岗位的实训考核标准,合理设计各种评价表格,从学生(学生)在岗位轮训期间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程度、学习态度、实训表现、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,制定岗位技能考核指标和评分细则,对轮训岗位群进行技能达标考核。
⑶考核程序。岗位考核采取分阶段考核的方法,在完成每个岗位的实训任务后,经过学生(学生)自我鉴定、学校导师对学生(学生)进行理论考核、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对学生(学生)进行技能考核、双导师联合对学生(学生)进行综合考核等程序,综合评价学生(学生)在该岗位的实训成绩。
考核成绩用于对学生(学生)的毕业综合评价。考核合格后,进入下一个实训岗位,直至完成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实训;考核不合格者,延长岗位轮训时间,并重新考核。重新考核仍然不合格者,退出现代学生制实验班。
九、毕业要求
为了切实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确保毕业学生真正达到毕业水平,经与企业共同协商,特制定本制度。
学生结束顶岗实习后,学校对学生作全面鉴定,其内容包括德、智、体三方
面。符合毕业条件者,考核全部合格,准予毕业,发给毕业证书,转为员工。不符合毕业条件者,发给结业证书。学生转为员工条件如下:
1.学业成绩考核合格
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、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。学生必须学完全部规定课程,考核成绩全部及格;实行学分制的学校,学生必须学完全部规定课程,修满规定学分。考核成绩未全部及格或未修满规定学分的,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补考或修满学分。补考及格或修满学分后,方可换发毕业证书,但时间必须在结业半年后两年内。
2.轮岗实习成绩考核合格
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轮岗实习。第一,学生必须完成本专业所有岗位的轮训任务;第二,学生的实习表现得分必须在60分及以上;第三,学生在每个岗位的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必须在60分及以上,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必须在60分及以上(技能等级在初级及以上);第三,岗位轮训全部完成后,学生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考核中,专业理论考试成绩必须在60分及以上,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,其中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;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,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。学生在该学期内未达到上述条件的,延长轮岗实习时间,直至达到要求为止。
3.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合格
第6学期,学生进行顶岗实习。在顶岗实习期间,学生的综合评价必须在及格及以上。顶岗实习成绩不及格者,延长顶岗实习时间,在半年后两年内,重新考核,及格后方可换发毕业证书。
4.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
轮岗实习结束后,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。未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者,在结业半年后两年内,自行参加相关考证,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,方可换发毕业证书。
5.其它
(1)对具备学籍、未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的学生,学校可发给写实性证明。
(2)毕业证书遗失不能补发,但可以由学校发给毕业证明书。
(3)本制度制定的规定如与省、市文件相冲突,则以文件为准。